企业“数字化转型”的底层逻辑是什么?

2024-07-27

很多人都在谈 " 数字化转型 ",说转型是指原有的发展路径走不下去了,所以要换条路走,问题是:原有的路走到死胡同了,谁又能确定新找的路不是死胡同呢?


企业经营发展根本的方向只有两个:向外寻求增量市场、向内寻求降本增效,数字化要结合这两点才有根基。

基于数字化创造增量市场的基本范式,是通过用户的在线互动沉淀数据,挖掘最佳实践进行推广从而让潜在顾客变成真正顾客,归纳用户偏好的变化规律、预测下一个潜在的偏好,进而创造出一个全新体验的增量市场。

不论哪种方式,都需要领导人要提出一个好问题:我知道有一部分人还能扩大消费,只是不知道他们是谁、在哪里,要通过何种方法促使他们扩大消费?

这里有几个隐含假设是常见的坑:

1. 潜在顾客没有增量购买力。比如房子,刚需已经全买了,剩下的人都是没有购买力的,这时你在房子上花心思是没有用的。不论房子设计成什么样,买不起就是买不起,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无法提供顾客买的起又满意的房子。

2. 顾客无法或甚少进行在线互动 ,这就意味着企业很难搜集用户数据进行分析。

互联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,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收集数据的成本极低,用户只要在线互动,系统就会通过埋点等方式自动采集数据,这比传统人工市场调查的成本低了不知多少,而现在通过摄像头进行线下行为采集分析的产品逐步得到采用,也表明传统行业并未落后太远。

3. 有潜在顾客了,也有数据了,剩下就缺能用好数据的人。数字化经营人才需要有数字意识、数据能力,能够理解数字化系统对经营活动的抽象建模,还要懂得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,这样才能用数据发现问题、找到机会。同样的现场,福尔摩斯能看出问题,普通人看不到,这不是放大镜的问题,而是人的问题。数字化系统永远无法直接给到最终结论,这个结论一定要由人来下,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活动。

基于数字化降本增效的基本范式,是先要发现现有运营活动中存在潜在的降本增效空间,然后再通过对企业内部活动的监控记录,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浪费的成本是哪一部分,从而减少浪费,分析低效的流程是哪个环节,从而优化流程、提升效率。但是,如果根本就不存在降本增效的空间呢?要知道互联网从广告模式兴起的最初问题是: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,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。

企业数字化的底层逻辑首先在于数据的核心地位。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。通过收集、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业务数据,企业能够获得深刻的洞察,例如了解客户的需求、行为和偏好。以电商企业为例,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、购买记录和评价,能够精准地推荐商品,提高销售转化率。

其次,流程优化是关键环节。数字化不仅仅是将现有流程搬到线上,更是对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和优化。去除繁琐的环节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比如,传统制造业通过引入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系统,能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减少生产周期和库存积压。

再者,创新的驱动力量不可忽视。数字化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和机会。借助新技术,企业可以开发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。共享经济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借助数字化平台,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。

另外,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协作也是重要支撑。企业需要拥有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,能够推动数字化项目的落地。同时,不同部门之间需要紧密协作,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。

最后,企业数字化的底层逻辑还在于以客户为中心。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体验,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。例如,通过在线客服、个性化服务等方式,及时响应客户需求,提供优质的服务。

总之,企业数字化的底层逻辑涵盖了数据驱动、流程优化、创新引领、人才支撑和客户导向等多个方面。只有深入理解并有效整合这些要素,企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,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增长。


数字化系统不是万能的,它只是一个趁手的工具,受限于行业特征、企业文化、管理者个人素质的约束,有的人能事半功倍,有的人能把精钢钻变成废铁,一切终归于人。
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