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在谈 " 数字化转型 ",说转型是指原有的发展路径走不下去了,所以要换条路走,问题是:原有的路走到死胡同了,谁又能确定新找的路不是死胡同呢?
企业经营发展根本的方向只有两个:向外寻求增量市场、向内寻求降本增效,数字化要结合这两点才有根基。
基于数字化创造增量市场的基本范式,是通过用户的在线互动沉淀数据,挖掘最佳实践进行推广从而让潜在顾客变成真正顾客,归纳用户偏好的变化规律、预测下一个潜在的偏好,进而创造出一个全新体验的增量市场。
不论哪种方式,都需要领导人要提出一个好问题:我知道有一部分人还能扩大消费,只是不知道他们是谁、在哪里,要通过何种方法促使他们扩大消费?
这里有几个隐含假设是常见的坑:
1. 潜在顾客没有增量购买力。比如房子,刚需已经全买了,剩下的人都是没有购买力的,这时你在房子上花心思是没有用的。不论房子设计成什么样,买不起就是买不起,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无法提供顾客买的起又满意的房子。
2. 顾客无法或甚少进行在线互动 ,这就意味着企业很难搜集用户数据进行分析。
互联网之所以能快速发展,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收集数据的成本极低,用户只要在线互动,系统就会通过埋点等方式自动采集数据,这比传统人工市场调查的成本低了不知多少,而现在通过摄像头进行线下行为采集分析的产品逐步得到采用,也表明传统行业并未落后太远。
3. 有潜在顾客了,也有数据了,剩下就缺能用好数据的人。数字化经营人才需要有数字意识、数据能力,能够理解数字化系统对经营活动的抽象建模,还要懂得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,这样才能用数据发现问题、找到机会。同样的现场,福尔摩斯能看出问题,普通人看不到,这不是放大镜的问题,而是人的问题。数字化系统永远无法直接给到最终结论,这个结论一定要由人来下,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人类活动。
基于数字化降本增效的基本范式,是先要发现现有运营活动中存在潜在的降本增效空间,然后再通过对企业内部活动的监控记录,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找出浪费的成本是哪一部分,从而减少浪费,分析低效的流程是哪个环节,从而优化流程、提升效率。但是,如果根本就不存在降本增效的空间呢?要知道互联网从广告模式兴起的最初问题是:所有人都知道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,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半。
数字化系统不是万能的,它只是一个趁手的工具,受限于行业特征、企业文化、管理者个人素质的约束,有的人能事半功倍,有的人能把精钢钻变成废铁,一切终归于人。